世界临床药物

研发难度大,全球仅两款阿尔茨海默病药物上市 

来源:世界临床药物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9-23

此前至少已有两款AD药物研发折戟的礼来,则是越挫越勇。其研发的AD新药donanemab已在美国完成上市申请。该药物是靶向β淀粉样蛋白N3pG的抗体药物,位居2022年最受期待上市药物榜首。今年4月8日,该药在中国申报的临床试验申请已获受理。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贾建平教授团队在《柳叶刀》神经病学子刊发表的文章称,我国每年在阿尔茨海默病上支出的费用高达1677亿美元,其中超过一半为非直接成本,比如患者和家人因护理而误工所产生的损失。预计到2030年增加约2倍,到2050年可能会升至10倍,达到1.89万亿美元。如此巨大的市场,也吸引国内药企尝试阿尔茨海默病的新药研发,如东阳光药、海正药业、通化金马等,仿制药企业则更多。

据智慧芽全球新药数据库显示,截至9月21日,全球研发中,含有阿尔茨海默病适应症的药物共有627个,其中249个处于临床前,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的药物中,已经进入Ⅲ期临床的仅有48个,还有4个正在申请上市。

饱受争议的阿尔茨海默病创新药

渤健和卫材共同研发的Aduhelm是近20年来首个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上市的AD药物。该药的药物机理是基于“淀粉样蛋白假说”,但此前一些专家表示,临床试验数据无法决定性地证明Aduhelm可以延缓患者的认知功能衰退。在此之前,围绕该假说的新药研发,包括罗氏等在内的企业均以失败告终。但FDA依然力排众议,批准了Aduhelm上市。但Aduhelm上市后销售业绩惨淡,且在“美国医保”报销上受到严格限制。据渤健2021年及2022年第一季度财报数据显示,该药自2021年6月上市以来销售额仅300万美元,2022年第一季度销售额280万美元。据此前多家媒体报道,在渤健2021年12月的裁员中,已有100多名员工被解雇,包括2/3的Aduhelm商业化团队。

据《世界阿尔茨海默病2018年报告》显示,全球大概每3秒钟就会产生一位痴呆患者,预计到2050年,全球的痴呆患者数量将达到1.5亿,当中有约60%-70%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

今年4月22日,渤健宣布,决定撤回Aduhelm在欧洲的上市申请。不过,渤健正在与卫材联合开发第二款靶向Aβ淀粉样蛋白AD药物lecanemab。今年5月,渤健和卫材宣布,在快速审批通道下,已完成向FDA滚动提交lecanemab的生物制品许可申请。

阿尔茨海默病已上市药物非常有限,且多以改善临床症状为主。2003年以来,仅有两款AD创新药获批上市,除在国内附条件获批上市的绿谷制药九期一以外,还有Biogen(渤健)和日本卫材的AD药物Aduhelm。多年来,全球药企针对阿尔茨海默病投入巨额经费研发,大部分以失败告终,包括礼来、武田制药、默沙东、辉瑞、罗氏等。

国内企业中,绿谷制药、东阳光药、海正药业、通化金马等均有布局,仿制药企业则更多。在研的国产AD药物中,通化金马的1.1类新药琥珀八氢氨吖啶片在国产新药中的研发进度较为领先,2017年率先进入Ⅲ期临床。通化金马2022年半年报显示,琥珀八氢氨吖啶片的Ⅲ期临床试验药学研究已结束,完成药学资料,临床临近揭盲统计。除绿谷制药、通化金马外,国内还有东阳光药、海正药业、恒瑞医药等在开展AD新药研发,针对已上市药物进行仿制的本土药企业则更多。

国内多家药企布局,争抢千亿市场

从企业维度来看,礼来、强生、罗氏、艾伯维、默克等知名跨国药企,依然是阿尔茨海默病药物研发的主力军。从国家维度来看,在美国研发的阿尔茨海默病药物最多,达到326个,占比超58.11%,其次是中国,95个在研,占比16.93%,紧随其后的是韩国、日本和瑞士。

据上海瑞金医院发布的《中国阿尔茨海默病报告2021》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8月,国内已进行临床试验注册的AD治疗项目共计97项,自2019年1月以来新注册项目有41项。新注册项目除改善AD临床症状药物(如胆碱酯酶抑制药物、神经递质类药物)以外,主要集中于抗Aβ治疗、神经调控治疗、中医疗法和干细胞疗法等。

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阿尔茨海默病临床前期联盟主席韩璎教授曾告诉新京报记者,以往阿尔茨海默病药物研发失败,重要的原因在于干预时机太晚。在AD临床前期,仅有淀粉样蛋白阳性,尚未触发级联反应之前,消除脑内“老年斑”是阿尔茨海默病新药研发的一个关键时机与靶点。所谓大脑的“老年斑”是指沉积于AD患者大脑皮层的淀粉样蛋白(β-amyloid,Aβ),淀粉样蛋白聚集于大脑皮层达到一定量之后,会诱发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引起脑细胞死亡。

上一篇:亚虹医药APL-1202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临床试验实现全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