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临床药物》
西南证券研究发展中心所长助理、生物医药行业首席分析师杜向阳告诉时代财经,ADC从机制上可以看做是化疗药物的靶向升级版,这种药物结构复杂,历史上的研发成功率并不高。此外技术平台、较难的CMC(化学、生产和控制)工作及生产能力均构成其进入壁垒。
杜向阳向时代财经解释道,“靶点对ADC的竞争很重要,靶点影响了ADC的成药性和适应症,进而影响了ADC开发的风险和经济回报,因此不同的靶点竞争格局差异较大。目前,国内药企在HER2、Trop-2上确实布局得比较多,存在一定的同质化问题。”
“这个领域已经经过了数十年的发展,2019年以来迎来集中的收获。Enhertu(由阿斯利康与日本第一三共联合开发的ADC药物)的成功加强了产业界对ADC的信心与投入力度,中国力量在这个领域也必将有所作为。”杜向阳对时代财经说,“整体来看,这个赛道仍然处于发展早期,不排除未来遇到新的挫折。但我们仍然看好ADC药物,在新一代技术平台的技术迭代方面、与PD-1联用的应用拓展方面等,ADC还有很大潜力。”
时代财经发现,在ADC赛道,动辄数十亿,甚至上百亿的重磅交易早已是家常便饭。
“由于抗体部分可以定向作用于肿瘤部位,因此ADC与化疗药物相比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副作用更小。另一方面,传统靶向疗法通过抑制肿瘤生长或促进肿瘤杀伤的某些信号通路或生理过程发挥作用,ADC主要通过直接抑制肿瘤细胞有丝分裂、破坏 DNA 结构而发挥药效。”杜向阳告诉时代财经。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作为首个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上市的Trop2 ADC药物,Trodelvy颇受市场关注。2019年4月,云顶新耀从吉利德全资子公司Immunomedics引进Trodelvy,获得其在中国、韩国及部分东南亚国家的开发和商业化独家权利。根据协议,云顶新耀需要付出8.3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6亿元)及未来授权地区销售额14%~20%的分成。
ADC药物的概念由来已久,相关的开发最早可追溯至20世纪。1913年,诺奖得主、德国科学家Paul Ehrlich首次提出ADC的概念,并将其描述为“魔法子弹”(Magic Bullet)。但过往受限于其合成需要较高的技术门槛和长期的脱靶、特异性抗原的发现等技术难题,ADC行业发展坎坷,直到近几年才迎来快速发展。
ADC(Antibody-drug conjugates),即抗体偶联药物,被称为肿瘤的“生物导弹”,是将类似于化疗药物的细胞毒药物与单克隆抗体连接在一起,从而实现对肿瘤组织的靶向杀伤功能,其结合了靶向疗法和化疗疗法的作用原理,因此兼具两种疗法的优势。
中信证券研报显示,到2026年,预计全球ADC药物市场规模有望超过400亿美元。不断超乎预期的临床成功,叠加庞大的市场空间,点燃了国内外药企的研发热情,ADC成为创新药产业里最炙手可热的细分领域。包括华东医药、云顶新耀、齐鲁制药、乐普生物(02157.HK)、信达生物(01801.HK)等中国药企在内,纷纷进军ADC赛道。
ADC赛道风起云涌,有人砸钱入局,也有人转身退场。8月16日,云顶新耀(01952.HK)发布了“退货”ADC药物戈沙妥组单抗(Trodelvy,商品名:拓达维)的公告。戈沙妥珠单抗于今年6月才在国内获批上市,是云顶新耀在国内获批上市的首款产品,公司曾表示,计划在今年第四季度启动该药物在国内销售。
但他同时认为,国内ADC药物的同质化问题不会像在部分单抗靶点上看到的那么严重。一方面,从已有的案例可以看到,针对同一个靶点,采用不同ADC技术平台所开发的药物疗效差异可以非常大。
2020年,Kadcyla在中国获批上市,开启中国ADC药物元年;2021年6月,荣昌生物(.SH)的维迪西妥单抗(商品名:爱地希)获得中国药监局上市批准,适用于至少接受过2种系统化疗的HER2过表达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胃癌(包括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患者的治疗。这是我国首个原创性ADC新药,据荣昌生物披露,维迪西妥单抗胃癌适应症上市销售半年,即贡献了8400万元的业绩。
据西南证券研报,目前全球ADC在研产品在HER2靶点上竞争激烈,创新靶点则星罗棋布。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6月8日,全球有60款已上市或在研的靶向HER2的ADC药物。其次,Trop-2和也是布局较多的靶点。其中Trop-2 是代表性ADC原创靶点,则是近年来产业界关注的新兴靶点。
ADC药物在全球掀起研发热潮,药企纷纷跑步进场。据医药魔方统计,截至2022年6月,全球共有400余个ADC在研药物,其中进入临床阶段的超过200个。国内共有170余个ADC在研药物,其中进入临床阶段的近60个。2019年至今全球共有9款ADC上市,超过此前近20年之和。
上一篇:疫情之下全球“AI制药”加速跑 有哪些挑战风险
下一篇:没有了